日照活性炭发展历史1927年美国芝加哥自来水厂发生了恶臭事故,此后活性炭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除臭。 [4]
1930 年 个使用粒状活性炭吸附池除臭的水厂建于美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于煤质粒状炭的大量生产和再生设备的问世,发达 开展了利用活性炭吸附去除水中微量有机物的研究工作,对饮用水进行深度处理。粒状活性炭净化的装置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陆续建成投产。美国以地面水为水源的水厂已有90%以上采用了活性炭吸附工艺。 [7]
日照粉状活性炭是一种经特殊处理的炭,将有机原料(果壳、煤、木材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以减少非碳成分(此过程称为炭化),然后与气体反应,表面被侵蚀,产生微孔发达的结构 (此过程称为活化)。由于活化的过程是一个微观过程,即大量的分子碳化物表面侵蚀是点状侵蚀 ,所以造成了活性炭表面具有无数细小孔隙。活性炭表面的微孔直径大多在2~50nm之间,即使是少量的活性炭,也有巨大的表面积,每克活性炭的表面积为500~1500m2,活性炭的一切应用,几乎都基于活性炭的这一特点
日照活性炭再生方法--热再生法
热再生法是应用成熟的活性炭再生方法。处理有机废水后的活性炭在再生过程中,根据加热到不同温度时有机物的变化,一般分为干燥、高温炭化及活化3个阶段。在干燥阶段,去除活性炭上的水分等可挥发性成分。高温炭化阶段是使吸附在活性炭上的部分有机物汽化脱附,部分有机物发生分解,以小分子物质脱附出来,残余的成分留在活性炭孔隙内成为固定炭。活化阶段是通入CO2、CO或水蒸气等气体,清理活性炭内部结构的微孔,使其恢复吸附活性。再生工艺的核心是活化阶段。 [10]
热再生法的再生效率比较高,时间短,应用比较范围广泛,但再生过程中炭损失较大,可达5%~10%。同时再生后的炭机械强度有所下降,吸附效率也会有所降低,多次重复再生后丧失吸附性能。
日照活性炭另有研究将废弃茶叶炭化后再用KOH活化,制备了具有无定型特征的活性炭,其具有比表面积介于2245~2184m2·g-1的多孔结构,用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以KOH水溶液作为电解液,比电容高达330F·g-1,充电放电2000次后电容略有下降,为初始电容的92%,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若使用莲花花粉作为碳源和自模板,CO2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微粒,制备的活性炭具有三维纳米网格骨架构成的多孔空心结构,将这种特殊的活性炭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其比电容高达 244F·g-1,充电放电10000次后电容无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