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的基本组织形态 铁、铬和镍是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的三大基础元素,通过主要合金元素和镍的合理搭配,铁-铬-镍三元系和在该三元系基础上加入其他元素构成的合金可以在室温下仍然维持奥氏体基体。另外,加入适量锰和氮,同时将镍含量降低乃至完全取消,也能保持合金基体在室温下呈完全奥氏体组织。但是,随着铬、镍和锰含量的变化和其他元素的加入,以及受热处理或冷变形的影响,在奥氏体基体上还会产生其他相,相应地合金的性能也会发生变化。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经常出现的有以下三类。 (1)奥氏体(γ相)的同素异性体:α相(铁素体)、α′相(体心立方的马氏体)和ε相(密集六方的马氏体); (2)碳化物和氮化物:主要是M23C6,MC,M6C和M7C3型碳化物与Cr2N及Ti(CN)等; (3)金属间相:也称金属间化合物,主要有б相、χ相和Laves相等。

0Cr18Mn13Ni3N虽一种以锰和氮代替大部分镍的奥氏体不锈钢, 其特点是具有高屈服强度,良好的耐应力腐蚀破裂性能,低导磁率(甚至大变形量冷加工之后)和优良的低温性能,并且易于焊接。该钢种还可通过冷变形获得更高的强度。主要应用在弱腐蚀条件下承受较重负荷的设备或构件,如热交换器、压力容器、配管和管线等;也用于低温下工作的设备,如贮槽、阀门和导管等。 1Cr18Mn8Ni15N系以Mn,N代替18-8不锈钢中部分Ni而发展的节Ni不锈钢。 这种钢的特点是强度较18-8钢高,可用来制造较低温度下稀硝酸中工作的化工设备,如稀硝酸地下贮槽、硝铵真空蒸发器等。 00Cr22Ni13Mn5Mo2N是一种用适量锰和氮代替部分镍的奥氏体不锈钢,其特点是由于铬、钼和氮等元素的良好搭配及氮的强化作用,在具有优良耐蚀性的同时,又有较高的强度。同时该钢种在低温下韧性很好,在中等高温下也有相当高的强度,还可以通过冷变形进行强化。另外该钢还具有无磁的特性,即使在相当大的冷变形之后磁性也很低。这种钢主要用于既要求良好耐蚀性又承受较强负荷或磨损的设备及构件,比如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中的泵、阀门、链条、筛网及其他承力部件,也用于海水装备、如船用轴、锚链、电缆和热交换器等。

一般来说,0Cr13Ni8Mo2A1钢的耐蚀性能优于1Cr13和0Cr17Ni2马氏体不锈钢;在某些环境下则低于0Cr17Ni4Cu4Nb。和其他沉淀硬化不锈钢一样,在完全硬化状态具有 耐蚀性。尽管在苛刻的试验条件下,0Cr13Ni8Mo2A1钢在低于565℃的各种温度时效对氢脆有些敏感,但实际使用中氢脆破裂事故却很少见。在595℃以上的温度时效,对氢致裂纹是免疫的。此外,在595℃或高于此温度时效,此钢具有 的耐硫化物应力腐蚀破裂性能。 工艺性能 包括热加工、热处理和焊接性能。钢的锻造加工温度范围为1170-1205℃,在1040℃以下应具有>50%的变形量,以得到细化的晶粒。在时效前应进行固溶退火。加热炉气氛应不引起脱碳或渗碳。此钢可以在A状态或任何时效条件下焊接,不需预热。通常以TIG工艺为 ,对于<6mm的薄截面材料,焊后不必进行固溶退火处理可进行时效处理。对于厚截面材料,在需要多道次焊接的条件下,在时效之前应该进行焊后固溶退火处理。

1960年——1999年约40年间,西方 的不锈钢产量从215万吨猛增到1728万吨,增加了约8倍,平均年增长率约为5.5%。不锈钢主要用于厨房、家电、运输、建筑、土木各领域。在厨房器具方面主要有水洗槽和电气、煤气热水器,家电产品主要有全自动洗衣机的滚筒。从节能和再循环等环保的观点看,不锈钢的需求有望进一步扩大。在运输领域主要有铁道车辆和汽车的排气系统,用于排气系统的不锈钢在每辆车中约为20-30kg,全世界的年需求约100万吨,这是不锈钢 的应用领域。在建筑领域,近的需求急剧增长,如:新加坡地铁车站的防护装置,使用了约5000吨的不锈钢外装饰材。再如日本1980年以后,用于建筑业的不锈钢增长了约4倍,主要用作屋顶、大楼内外装饰和结构材。80年代,在日本沿海地区使用304型无涂漆材作为屋顶材料,从防锈考虑,逐步转变为使用涂漆不锈钢。进入90年代,开发了具有高耐蚀性的20%以上高Cr铁素体系不锈钢,被用作屋顶材料,同时为了美观性,开发了各种表面精加工技术。在土木领域,日本的水坝吸水塔使用不锈钢。欧美的寒冷地区,为防止高速公路和桥梁的冻结需撒盐,这就加速了钢筋的腐蚀,所以使用不锈钢钢筋。在北美的道路中,近3年间约有40处采用了不锈钢钢筋,每处的使用量为200-1000吨,今后不锈钢在该领域的市场将有所作为。

点击查看昌盛源金属的【产品相册库】以及我们的【产品视频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