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一个玩家在扮演林太清时,决定向军官告发其他玩家,以此换得女儿出去的足够粮票。莫泽熙首次遇到这种情况,有点哑然,却迅速感到这种发展特别符合人物的性格,便在后来的表演中加以互动,主动引导、强化林太清这个角色的特点,让剧情能够得以反转,对角色的戏份进行了很多扩充。在剧本杀的世界,DM利用想象力完成了对剧本重要的二次创作。在不断演绎的过程中,莫泽熙逐渐寻找到与其他角色互动的方法,剧本杀复盘解析令这些角色形象日趋。莫泽熙饰演的“王五”并不是个讨喜的角色,反面且凶狠,他演得也激烈,至少一半的玩家都曾因为过度入戏跟他发生冲突。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在接手“王五”不久后,一位激动的玩家出口骂娘,甚至差点动手打人,让两人爆发了巨大争吵,差点“炸车”(指游戏进行不下去)。尽管事后玩家冷静下来向他道了歉,但莫泽熙仍然陷入低落的情绪,独自呆坐了一小时。“我当时想,如果又有人这样骂我,我怎么回他?”他试图回归到表演中,丰富这个角色的内涵,“我应该说我娘就是因为被你们抢了粮食死的,都是因为你们。”尽管是虚拟的,但这仍是许多玩家的不同人生。莫泽熙认为,剧本杀和话剧表演有些共通之处,“这就像一场可以跟客人互动的话剧,演一遍直接结束,不能重来。那么一定要保证这次效果达到”。这对DM和NPC的临场反应能力提出了挑战,往往需要对观众出其不意的互动或者一些意外情况做出符合角色和剧情的应对。

何为“剧本杀”“剧本杀”起源于欧美一个非常流行的派对游戏LARP(Live Acting Role Playing Game),用剧本虚拟出一场谋杀故事,玩家通过扮演剧本中的角色,根据搜证案发现场的证据和与其他人的沟通交流去探索完整的故事真相,并结合自己的故事背景演绎和推理破解案件过程,找出真凶或隐匿身份。剧本杀复盘解析2013年,一款名为《死穿白》(Death Wears White)的英文剧本传入国内,这可以算是传入我国的个谋杀之谜剧本,同时也标志着剧本杀行业的起步——但只限于比较小众的桌游界。而“剧本杀”真正开始被大众熟知并广受追捧,还要说到一档至今热度都极高的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作为推理探案综艺,《明星大侦探》每期设定一个故事为剧情背景,各位玩家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通过阐述不在场证明、现场搜证、集中推理等方式指认嫌疑人,终找出凶手,还原案情。从2016年季,一路拍到2021年第六季,豆瓣评分都不低于8.5,吸引了一大票忠实粉丝。此后《萌探探探案》《奇异剧本鲨》等各类“剧本杀”综艺不断出现,让“剧本杀”火出了圈。同时线上综艺的火爆也为“剧本杀”走到线下走进市场奠定了基础。

海德格尔曾写到,“打字机是一片没有标记的云彩”,“使人手丧失了本质地位,而人类却没有完全体会到这种剥离”。随着媒介的泛滥,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种“剥离”,感受到线下课堂与线上教学,现场演唱会与直播演唱会之间的差异。智能手机的普及更让虚拟世界的通道变得“信手拈来”,数字的幽灵无时不在,这不仅使我们能“脱离”身体传递信息,并形成了一种主动或被动的“依赖”。我们被“不真实”的文字、影像所淹没,身体仿佛成为一个不知如何安置的“多余物”,与之相应的是,人被“简化”成信息。剧本杀复盘解析剧透测评真相答案凶手角色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当下的很多年轻人而言,剧本杀可能是他们说话多的时候,也可能是他们远离手机久的时候。从中我们不难看到年轻人对具身交流的渴望,渴望暂时“摆脱”作为传播中介的机器,而不愿一直做赛博空间的“幽灵”。在凯瑟琳·海勒看来,“身体还是幽灵”的选择背后是信息与物质性的关系变化。电子媒介不断突破物质载体的限制,延续数千年的“形态”被迅速取代,人们对物质世界的存续感到“担忧”。起初的焦虑来自打字机对手的剥离,但海德格尔也解释打字机并不是真正的机器,而是一个“过渡性”产品。更大的焦虑来自计算机对“在场”的剥离——人是否能被首先理解为“一套信息程序”?在此背景下,曾经人们试图“克服”的身体,似乎成为一个重要且不容退让的“界线”,作为某种“生命”的确证。回到剧本杀,“在场”对交流的意义已无需多言。值得追问的是,就像打字机是工具与机器之间的过渡产品,剧本杀是否也可能是一种“中间态”?如果元宇宙在技术上更加成熟,能够“虚拟”身体,让人真正地“忘我”,或者人与机器充分结合,成为“赛博格”,那么“身体在场”对我们又意味着什么?这些相关的问题,值得研究者继续追问和探究。

“双减”政策出台,就是对过度追求学业成绩说“不”,并从极度的内卷中抽身出来,回归教育的本质。减去了作业的总量,减去了课外培训,学习回归课堂,但同一个班级的孩子各有所长,在普遍性的教育模式中,难免出现行为和成绩上的差异。对于多数家长来说,感到既担忧又迷茫。作业的负担量减下来了,剧本杀复盘解析校外培训的无序竞争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实际上家长对于这样的转变是真心欢迎的,也很清楚长期坚持一定是助力青少年成长的。如果我们只盯着“双减”在阶段性面临的配套措施的不足,父母的焦虑情绪可能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成长实际上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够和孩子经常地、心平气和地一起来讨论,喜欢孩子哪些行为和表现,不喜欢孩子的哪些行为和表现,有什么样的担心……通过这样平等、日常的交流和讨论,家长会对孩子有更的了解。同时,家长有可能会惊喜地发现好多的担心实际上是子虚乌有的,而之前好多忽略的地方,可能恰恰就是孩子特别需要帮助的地方。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眼睛不要只紧盯着孩子今天的作业、明天的考试、后天的表现,而是把视野放得更宽,那么焦虑情绪自然而然地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和释放。

点击查看搜【聚狼剧本杀】获取复盘的【产品相册库】以及我们的【产品视频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