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知道ISO27001认证资料轻松产品如何?看视频就知道!看视频,选产品更明智!
以下是:ISO27001认证资料轻松的图文介绍
iso9001:2015认证中的外部供方有哪些要求? ISO 9001:2015标准中给出的例子包括为组织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承包方、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或小商小贩。外包机构是执行组织的部分职能或过程的外部组织。 ISO 9001:2015的8.4条款是有关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控制的相关要求。但与外部供方的相关活动在本标准的其他条款也有提及或意指。 4.1条款“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环境”要求“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这个条款指出的情况可能是个问题,也可能是个积极的因素。组织的关键外部供方可能处于整合、能力扩张或探索新领域的不同发展阶段。这种情况可能是积极的,因为它可能有助于组织的发展或顾客满意度。 如果您的组织在技术发展和收入上长期依赖外部供方,那么您的组织必须对相关的因素保持适当的关注和评价。因为这是4.1条款的要求。 外部供方也可能是4.2条款涉及的相关方,“组织应对相关方及其要求的相关信息进行监控和评审”。 有些人会问,“对外部供方有哪些要求”?这方面应考虑诸如是否有公正而透明的招标及付款程序,供方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或者它的生命周期管理等内容。 5.2.2.C条款要求组织所制定的质量方针“可为相关方所获取”。许多组织在与其相关方签署的合约中包括了对外部供方的质量要求。组织的质量方针可以在这些文件中明确,也可以在其官网上显示。这仅是满足本条款要求的两种可参考方法。 这个条款旨在确保外部供方了解组织的质量追求和组织的意图,因此,如果您的组织在方针中提出“世界 品质”或“卓越绩效”之类的方向,那么外部供方就更理解在双方协议中强调的质量、可靠性和按时交货的高期望值。 外部供方要求 ISO 9001:2015 8.4.1条款要求“组织应确保由外部供方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这意味着组织在做出采购决定时,组织已经进行了全盘的考虑,对需要采购的商品或外购的服务非常清楚,并且明白使用外部供方的风险和机遇。 供方的风险和机遇可能因交付产品或服务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可能有以下情形: 供方的产品或服务作为组织的整体报价一部分的,比如,作为产品清单中的一部分零部件,或作为咨询服务,或第三储服务; 以组织的名义将产品或服务直接提供给客户,比如现场产品安装服务,或运营服务,或维修服务; 向客户提供的过程,比如维修服务的过程之一——在保修替换服务时回收有缺陷零部件的工作。 识别并应用准则 在编制对外部供方的评价和选择准则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宜包括诸如质量、按时交货、成本或供方的环境可持续性等内容。决定使用一个供方时,应考虑在整个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而不仅仅是初始成本,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外购产品或服务的时候考虑相关的风险和机遇,可以思考以下问题:“对哪些外部供方需要采取这种控制措施?”“不采取任何措施的风险是否可接受?”“与该供方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是否能带来机遇,比如能够带来技术的进步或者有合作创新的潜力?” 评价和选择 可以用一个跨部门的团队对外部供方进行现场评价,去判定供方是否具备满足当前和未来需求的能力。 在评价未来需求时一定要考虑灵活性。在满足需求方面大部分的外部供方都有一定的弹性,但是有可能他们的产品或服务质量会受到很大影响。 进行评价的结果应体现在对外部供方的选择或资格状态做出的结论,如批准,有条件的批准或不批准。评价小组可能需要完成其他的尽职调查工作,比如由客户要求的或由于商品的特殊性决定的生产件批准程序。 绩效监视 对外部供方的先期评价和选择需要明确供方是否具备交付组织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并建立了相关流程。对供方绩效的监视则将之前的评价和实际结果联系起来。没有结果的流程是无用的,而没有流程的结果则是不可持续的。 对供方进行的定期绩效评价能确保一致的表现和持续改进。这种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文件审核上。在评价时组织必须深入了解供方,并提供切实有助于供方改进的反馈信息。对风险和机遇进行定期评价以确保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也是必要的,这样能够确保及时发现新情况并纳入监视范围。这种的监视有助于确保减少风险、有效改进并且避免因供方组织内部原因造成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下降。 再评价 供方的情况可能发生各种变化。供方的管理、工作优先重点可能会有变化,有时产品或者流程方面的调整也可能未及时与组织沟通。根据绩效指标,供方的业务成熟度以及产品或服务的关键急迫程度,组织可以选择对供方实施再评价的安排;再评价可以是完整的评价,也可以是针对某些领域的评价。 新版标准8.4.2 D条款要求组织“确定必要的验证或其他活动,以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为了满足这项要求,组织需要实施定期的现场审核,控制进货质量,实行持续的可靠性测试,采用严谨的变更批准制度并确保持续和有效的沟通。 财产控制 8.5.3 条款扩展了财产控制的外延,现在的范围已不仅仅包括组织的顾客,也将外部供方包括在内。 这种控制可以是双向的, 可以是外部供方对发包方组织财产的控制,也可以是组织对外部供方财产的控制。组织可能把以下财产委托给外部供方:原料;专有工具的运输;组织的产品或服务使用到的软件。 外部供方的财产可以是有形的,比如设备、原料、工具、装置或图纸;也可以是无形的,比如提供知识产权类信息。组织必须按照合同约定明确责任和义务,并且妥善保管外部供方的财产。 对于安装或使用在组织的产品或服务上的外部供方财产,组织也需要明确对其进行识别、核查、保护并保全的责任,这也包括明确定期维修的责任。组织还要确保制定了财产丢失、财产损毁或发现不合用情况下的报告流程。 9.1.3条款和9.3条款的“分析与评价”及“管理评审”也涉及了外部供方的内容。9.1.3要求进行适当的数据信息分析与评价,且这些数据和信息是来自对供方绩效的监视与测量活动。9.3.2.C7管理评审应考虑将关注外部供方的绩效作为输入内容之一,这方面信息可以包括基于对供方的监视和测量得到的风险与机遇的相关信息。
ISO14000认证运行常见问题 1)运行控制程序中未明确规定规定的标准,如污水/噪声/废气控制程序中未明确执行的是 或地方的何标准,何时段,何级别标准; 2)未能将运行控制的要求通报至供方,如化学品供应商、工程分包方等等; 3)现场环境运行控制主要存在的缺失: a、垃圾分类未明确规定,执行不到位,存在可回收、不可回收或危险废物混放的现象; b、现场由于机械油的泄漏导致的污染未及时清理、纠正; c、环保设施未能提供维护保养的证据; d、环保设施的运行不正常,如车间废气抽排系统未运行,或有运行,但排气口处的净化池无水; e、化学品使用、储存现场未配备MSDS资料; f、产生粉尘、碎屑的岗位(如砂磨、锯床、刨床、车床等工序)对粉尘、碎屑未进行收集,到处飘洒,也未及时清理; g、易燃易爆品与其他易燃物混放,危险品未设独立空间存放; h、污水处理站投药记录不全,未能掌握投药的时间、剂量;
诚信与敬业为立足 安徽黄山ISO9000认证市场之根本,技术与质量为引导 安徽黄山ISO9000认证市场之前提,服务与指导为巩固 安徽黄山ISO9000认证市场之关键,博慧达ISO9000认证有限公司人以用户利益为己任,服务于社会。
ISO10012认证审核中的问题点 因为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就是对由于测量设备的失准和测量过程的失控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的测量结果进行防范和控制以 限度地降低风险。测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共性的问题具体阐述如下: ? 1 测量过程控制 ? 测量过程控制是ISO10012:2003标准的一个发展。因此,企业建立新的测量管理体系区别于过去的计量检测体系中根本的地方就是在是否实现了对测量过程的控制,如果企业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只对测量设备进行有效管理,而缺乏对计量过程进行控制,那么就不一定能完全保证测量结果数据始终保持准确和一致。测量过程的控制可区别为重要(含高度)测量过程和一般测量过程控制,这有利于确保测量过程受控,又节约投入的资源。 ? 适用于高度测量过程控制的有:关键性的测量过程(包括产品检验、试验、化验等领域);复杂的测量过程(包括在线工艺过程等领域);对保证生产的测量(包括易爆、易燃、有害领域);昂贵代价的测量过程(包括进出关口结算、配料等领域)。 ? 适用于一般测量过程控制的有,对于非关键的零部件的简单测量。对测量过程实施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高度测量控制方法:(包括核查标准、控制图、统计技术等);一般测量控制方法:(包括重复测量、留样再测、特性分析、设备抽检、环境监测、人员监督等),以减少和由于异常故障,出现错误的测量结果。 ? 2 计量确认过程的监视与计量过程的监视的区别 ? 这主要是监视的对象不同,前者是对测量设备而言,后者是对测量过程而言。测量设备的监视是监视其特性和要求的符合性;测量过程的监视是监视其过程符合规定的能力(人员操作技能、设备的配置、环境条件、测量方法、文件(软件)等是否满足测量要求)。监视实际上是有效控制测量过程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监视应制定所用方法如(核查、比对、统计技术、审核、顾客满意调查、定期检查、验证证明文件等),并应做好监视记录。目前,在审核中发现对监视出现的不符合项也占有一定比例。 ? 3 必须掌握两个关键 ? 关键一是企业 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和认清测量管理体系的作用和目的,必须亲自抓,才能实现统一管理,才能为实现方针和目标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 ? 关键二是企业必须全员参加,因为测量过程控制涉及各个部门,需要搞好培训,对照标准逐条落实,使员工能以主人翁的责任感正确处理和解决测量过程出现的问题。 ? 4 需要掌握两个难点 ? 难点一是ISO10012:2003标准指出:“测量管理体系覆盖的每一个测量过程都应评价测量不确定度。”因此,要求企业计量职能部门人员需要掌握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使企业计量向国际水平靠拢,保证新的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 ? 难点二是将顾客的测量要求转化为计量要求。因此,要求企业有关人员需要具有掌握生产工艺过程知识和计量综合知识,以便准确表述预期用途。 ? 5 开展企业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的效果 ? 5.1 通过审核,了企业计量管理和检测水平,使企业的计量检测能力对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节能降耗、企业效率发挥了重要技术保障作用。 5.2 通过审核,使企业在测量设备管理基础上建立对测量过程的控制体系,加强对计量数据的持续监控,极大地减少了企业因测量不准造成的风险和后果。 5.3 通过审核,使企业建立现代计量检测体系,以便能够适应经济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对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参与国内外招标、签订合同时具有稳定的计量基础保证作用。 5.4 通过审核,使企业计量实验室环境条件得到改善。配置了相应的恒温设施,并对影响实验室的区域进行了有效隔离,确保了实验室的良好工作环境。 5.5 通过审核,进一步规范了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准确度等级要求,有效地对企业开展节能降耗、生产经营、领导决策提供了更为准确可靠、稳定有效的测量数据。 ? 6 需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范围 ? 在测量管理体系现场审核过程中发现,某些企业列出的需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一览表上只反映了产品制造和质量检验范围内的测量过程,而未将经营管理、、环保等方面的测量过程列入高度控制。 ? 例如某机械制造厂生产过程中所用的专用校对塞规是自制的,精度要求到微米级,且专用校对塞规的检测是用高精度的三坐标测量仪进行的。该企业在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时只将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和质量检验过程中的检测列入需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却未将专用校对塞规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和质量检验过程中的检测列入需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试想:如果专用校对塞规的检测结果有误,那用该专用校对塞规检测的产品质量如何得以保证? ? 也就是说,该产品的检测结果就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作为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企业就应该将专用校对塞规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和质量检验过程中的检测列入高度控制的范围以确保产品的检测结果准确无误。GB/T19022-2003/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以下简称ISO 10012)的7.2.2测量过程设计中的“指南”已说明“高度的测量过程控制对那些包含有关键性的复杂的测量系统,对保证生产的测量以及由于测量结果不正确会引起后续的昂贵代价的测量来说是合适的”。即需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产品制造和质量检验范围,而应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能源管理、生产管理、职业管理、环境管理以及产品制造前的准备工作等方面的测量过程。 ?
如何审核生产过程之现场审核
以下内容,根据个人经验,写一些可以入手的审核思路,以方便大家操作。
审核之前,先准备一份控制计划,审核过程对控制计划内容一一比对, 控制计划要求是内容是否在现场落实。
审核思路如下:
1.人员能力:查看人员是否有上岗证或上岗认证,特别是关键岗位。
2.查看设备
查看生产设备是否有开班点检;抽其中几条询问现场操人员是否知道点检方法;比对点检项目是否与设备保养指导书中的项目是否一致;按点检项目对设备点检,点检记录中的点检结果是否与设备状态一致;设备设定的参数是否与指导书一致。
如必要,点检设备标准样件是否有合格标签。
3.查看工装工具
是否有按作业指导书要求使用正确的工装和工具。如有必要,工装和工具也是需要点检。工装工具的状态是否良好。
4.查看物料状态
物料包括本工序的使用的物料和生产出来半成品或成品。
查看现场使用的原材料是否有产品标签,原材料是否有合格标识;摆放位置和方式是否有正确;使用的原材料是否是需要的原材料;
查看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有摆放在正确的位置和摆放方式是否正确,包括包装方式;是否有产品标识或状态标识;不合格品是否放在不合格区域。
物料转运容器是否正确;转运方式是否正确。
5.操作方法
现场是否有指导员工操作的指导书;是否有产品检验标准;是否有按要求执行首件检查,首件是否符合要求;员工操是否有按作业指导书操作。作业指导书是否与控制计划一致。
6.测量方法和工具
现场使用的测量设备是否有合格校准标签;测量设备是否点检;测量工具的使用是否有指导书。
是否有按要求执行巡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