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_IATF16949认证信誉良好的详细视频已经上传,从产品的外观到内在,从功能到性能,视频将为您呈现一个真实、的产品形象。
以下是:认证_IATF16949认证信誉良好的图文介绍
在建立监视和测量资源过程时,先要划分监视和测量设施管理的范围,比如有些在线管理测量设备放在设备管理过程、华尔网有些测量工装放到工装和模具过程内,不能重合或遗漏。
主要对应的IATF16949条款是7.1.5
本文当中的监视和测量资源,为方便阅读和书写,统称计量设备。
简单描述一下计量设备的管理过程:提出采购需求、华尔网采购、华尔网验收、华尔网校准或检定、华尔网定期校准或检定、华尔网测量系统分析。
下面是审核思路:
1.查看计量设备台帐
台帐是否包括编号、华尔网入帐日期、华尔网上次校准日期、华尔网下次校准日期、华尔网状态、华尔网使用位置等;校准间隔是否与文件规定一致;从台帐是抽查3-5个计量设备是否有校准或检定报告;校准报告是否有再次判定。
可能出现不符合项:台账上的校准间隔与文件上规定的校准间隔不一致;抽查的计量设备没有校准报告;校准报告没有再次判定。
2.查看外校的机构资质
是否对选择校准机构有规定;查看校准机构的资质是否包含设备类型;校准机构的资质是否在有效期内。
可能出现的不符合项:校准机构不具有资质;校准机构的资质过期。
3.内部校准
是否有针对内部校准建立校准规范;校准人员是否有资质;内部校准使用的校准模块是否有经过校准。
可能出现的不符合项:没有针对内部校准规范;所使用的校准模块没有经过校准;校准人员没有能力。
4.校准不合格
是否有针对校准不合格的计量设备建立处理方法;如果检准不合格,是否有对产品进行追溯,并有追溯的记录和处理的记录;
可能出现的不符合项:校准不合格的计量设备没有针对产品进行追溯;
5.测量系统分析
是否有对测量分系统进行测量系统分析;是否有测量系统分析计划;是否有测量系统分析的记录。
测量系统分析可参考测量系统分析手册。
可能出现的不符合项:没有针对控制计划中出现的测量设备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6.现场抽查计量设备
去现场抽查三3-5套计量设备,是否有登记在计量台账上;是否有校准报告或校准记录;现场的计量设备是否有校验标签;校验标签是否在有效期内;
可能出现的不符合:现场的计量设备没有在计量台账上;现场计量设备没有校准标签;校准标签已过有效期。
7.逆向抽样
审核之前查看内部不良和客户反馈中的问题是由于哪些测量系统造成,那么在审核的时候抽查这些测量设备的相关记录和资料。
9.其它
依据公司的文件编写认证审核思路,不同的公司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是不一样的。
顺手点个赞吧
博慧达ISO9000认证有限公司位于光明新区公明街道风景北路鑫安文化大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十分方便。 公司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形成一家具有产品开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厂家。公司产品远销全国各地。现公司生产的产品种类有 重庆南岸ISO9000认证。 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检测设施完善,设备齐全。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坚持科研、设计和生产服务相结合,以科技投入为先导,以先进的设备,过硬的质量为保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公司将继续与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并竭诚希望各界朋友能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心我同温层司的发展。
ISO9001认证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和分析 现状调查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选择体系要素,内容包括: 1.体系情况分析。即分析本组织的质量体系情况,以便根据所处的质量体系情况选择质量体系要素的要求。 2.产品特点分析。即分析产品的技术密集程度、使用对象、产品特性等,以确定要素的采用程度。 3.组织结构分析。组织的管理机构设置是否适应质量体系的需要。应建立与质量体系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并确立各机构间隶属关系、联系方法。 4.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能否适应质量体系的有关要求。 5.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组成、结构及水平状况的分析。 6.管理基础工作情况分析。即标准化、计量、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和质量信息等工作的分析。 对以上内容可采取与标准中规定的质量体系要素要求进行对比性分析。 (五)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 因为在一个组织中除质量管理外,还有其他各种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由于历史沿革多数并不是按质量形成客观规律来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的,所以在完成落实质量体系要素并展开成对应的质量活动以后,必须将活动中相应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分配到各职能部门。一方面是客观展开的质量活动,一方面是人为的现有的职能部门,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一般地讲,一个质量职能部门可以负责或参与多个质量活动,但不要让一项质量活动由多个职能部门来负责。 目前我国企业现有职能部门对质量管理活动所承担的职责、所起的作用普遍不够理想总的来说应该加强。 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必须涉及相应的硬件、软件和人员配备,根据需要应进行适当的调配和充实。
江门ISO13485认证风险管理的新要求 1、产品定性或定量特征的判定: 1.1产品的预期用途和使用应规定产品预期在何种环境下使用、操作者应具有的技能和进行的培训。 1.2产品中使用的材料/部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与性有关的特征是否已知。 1.3产品是否以无菌的形式提供应考虑的因素包括产品是预期一次性使用还是重复使用、采用何种包装、贮存寿命及使用的灭菌处理形式。 1.4产品是否有限定的贮存寿命 应考虑的因素包括贴标签或标志及此类产品的处置。 2、对产品可能造成伤害的潜在源,一般涉及以下方面: 2.1环境危害:因废物或器械处置的污染 2.2使用的危害: a)不适当的标签; b)不适当的使用前检查说明书; 2.3功能失效、维护及老化引起的危害: a)与预期用途不相适应的性能特征。 b)不适当的重复使用。 c)缺乏适当的寿命终止规定。 d)不适当的包装及存放环境 3、对每项危害的风险估计 3.1针对判定的每项可能的危害,利用可得到的有效数据/资料、 相关标准、医学证明、适当的调查结果,评估在正常和失效两种状态下的所有风险。 3.2评估时可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进行,根据需要可选用潜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故障树分析及危害和可操作性研究。 4、风险评审 4.1经过对危害的风险评估,确定其是否在可接受的水平。 4.2若某项危害风险超出了可接受水平,则应对此项危害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提交 4.3若危害仅在故障发生时才超出可接受水平,则应说明: a)危害发生前,使用者能否发现故障; b)故障能否通过生产控制或性维护; c)误用能否导致故障; d)能否增加报警。 5、风险降低及防范措施 风险可以通过以下适当手段得到降低并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5.1直接手段:即从设计开发方面予以控制。 5.2间接手段:即从防范措施方面予以控制。 5.3附有说明的方式:即从产品的使用时间和频次、限制用途、寿命或环境等方面进行控制。 6、其它危害的产生 确定在降低风险过程中是否会引起新的危害产生。 7、所有已判定危害的评估 若对所有的危害项都估计了风险并在可接受水平时,则可进8,否则退回至3。 8、风险分析报告 8.1应将风险分析的结果形成文件,从而可以在考虑到的产品的预期应用和用途的条件下,对已判定的危害是否可以接受作出决断。 8.2当有新的资料/数据可应用时,应考虑进行一次新的风险分析。如随时间的推移风险起了变化及快速发展的技术有可能、增加或降低任一特定危害的风险及新的风险可能出现或首次被判定,都应考虑进行一次新的风险分析。